各位同学、各位老师:
为更好地培养学术素养和提升创新能力,经济学院决定面向全校本科生开展2024年度“经纶杯”学术作品竞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学术作品要求
1.作品形式以学术论文为主,也可以是调研报告,字数一般为1万字以上。
2.作品主题由学生自由选择。不过学术研究追求:忽略不重要的细节,以找到繁复现象背后共同的驱动力,即抽象出具有一般解释力的理论;而调研报告则要求:针对具体问题,感知、体会和理解经济社会运行的细节,并基于特定目标提出解决方案。因此学术论文和调研报告的要求略有区别。
学术论文方面,鼓励大家从身边的问题切入,以经济学逻辑(理论)解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现象,并通过数据去检验自己的猜想。最终目的是建立起“现实-逻辑-数据”之间的联系:基于现实提炼问题,运用理论逻辑回答问题,通过数据检验理论逻辑与现实的契合程度。当然也可以是存粹的理论分析和经济思想的探讨,但要求“关注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本次征文不对严谨性提出过度的要求,但更强调所关注问题的趣味性。
下面列出一些可参考的范文(原文见附件):
Fang H., Qiu X., 2023, “‘Golden Ages’: A Tale of the Labor Markets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Macroeconomics, 1(4), 665—706. Fang and Qiu(2023)从人力资本积累的角度解释了为何中国的“黄金年龄”(平均工资最高的点)出现在非常早的35岁,即部分解读了“35岁危机”。
Farber H.S., 2015, “Why you Can’t Find a Taxi in the Rain and Other Labor Supply Lessons from Cab Drivers”,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30(4), 1975—2026. Farber(2015)从下雨天打车难问题切入,分析了新古典劳动供给理论和参照点依赖(行为经济学劳动供给理论)在现实中个体劳动供给决策中的解释力。
郭继强、费舒澜、林平,2017:《越漂亮,收入越高吗?——兼论相貌与收入的“高跟鞋曲线”》,《经济学(季刊)》第1期。郭继强等(2017)基于微观调查数据发现了“高跟鞋曲线”:收入随外貌先上升后下降。某种意义上是对“颜值加上任何一张牌都是王炸,唯有单出是死局”的一种解读。
范剑勇、莫家伟、张吉鹏,2015:《居住模式与中国城镇化——基于土地供给视角的经验研究》,《中国社会科学》第4期。范剑勇等(2015)基于地方政府的供地行为和中国城镇化的特征事实,采用量化空间均衡模型探明了中国城镇化道路一个特色。
调研报告方面,鼓励大家关注现实热点问题,通过亲身调研了解和体会个体决策、企业管理和政策落实的过程和细节。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报告需求方难以实现目标的结症,并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相对于学术论文,调研报告更追求时效性和应用价值。
下面列出一些可参考的范文(原文见附件):
杜勇、曹磊、谭畅,2022:《平台化如何助力制造企业跨越转型升级的数字鸿沟?——基于宗申集团的探索性案例研究》,《管理世界》第6期。杜勇等(2022)基于宗申集团的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案例,探究了数字平台助力制造业企业转型的机制。
北京大学企业大数据研究中心等,2024:《中国小微经营者调查2023年四季度报告》。该团队通过支付宝线上调研平台对活跃小微经营者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我国小微经营者在 2023 年四季度的经营状况、所面临的经营压力、扶持政策的覆盖、融资情况、对2024 年一季度的信心等方面现状。
魏文栋、童璐、耿涌,2023:《光伏发电 照亮新时代乡村振兴路——31省份农村户用分布式光伏使用情况调研》,《光明日报》。魏文栋等(2023)基于“如何推动农村分布式光伏发展、针对光伏扶贫成果做好后续巩固工作?”展开调研。
3.要求语言简洁精炼,格式规范,具体格式参照浙江财经大学《财经论丛》论文格式规范。
4.学术作品封面应包括作者论文题目、姓名、班级、学号等信息,封面格式规范可以参照毕业论文封面。其中,学术论文最多由3人共同完成(不包含指导老师),如果论文是在教师具体指导下完成的,需注明指导教师(只能填1位教师),否则不需要填写指导教师;调研报告最多由10人共同完成(不包含指导老师),指导教师不超过3人。
二、竞赛评选与奖励办法
1.参赛作品电子版发送到经济学院教学办邮箱:zc_qerc@126.com,作品提交截止日期为2024年10月31日,逾期不受理。
2.竞赛领导小组组织匿名评审专家从参赛作品中进行初选,择时开展专题学术报告交流会,由通过初选作品的作者进行报告交流,邀请评委老师进行现场评审,根据评审结果高低,确定竞赛的一等奖(2人,可空缺)、二等奖(3-5人)、三等奖(5-8人)人选,各等次奖励人数视具体作品质量与参赛人数而定。
3.本次竞赛由“经济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专业建设经费给予支持。学生获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分别奖励3000元、2000元、1000元,相应指导教师分别奖励2000元、1000元、500元。论文发表奖励按照学院其他相应办法进行。
三、竞赛组织
1.经济学院教学委员会成员作为竞赛领导小组,罗俊院长任组长。
2.竞赛事务负责人:王辉,电话:86735761,地址:经济学院教学办311办公室。
经济学院
2024年7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