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规模、政府质量与经济绩效:中国的经验 |
文章从政府规模和政府质量两个维度考察了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运用1993-200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检验了政府规模和政府质量对经济绩效的影响。通过运用Driscoll and Kraay (1998)的模型和方法以及工具变量方法,我们发现,政府规模的扩大和政府质量的下降会导致经济绩效降低,政府支出的结构也对经济绩效也产生了显著影响。因此,通过优化政府规模和提高政府质量来促进中国区域经济 |
|
服务贸易自由化:多边主义VS区域主义—一个新政治经济学的分析视角 |
本文基于新政治经济学的分析视角,在对服务贸易自由化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就多边和区域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进展现状以及二者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由于国内与国际层面利益集团的多重作用,使得GATS与区域层面的服务贸易自由化成效存在一定的差异。虽然相对于GATS而言,区域服务贸易自由化确实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其仍旧是一种次优选择。本文认为只有区域和多边经贸关系的协调发展,才能使中国在不同经贸 |
|
转型经济学的学科定位与发展前景 |
转型经济学是近一二十年才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的经济学研究领域,虽然时间不很长,但是发展非常迅速。中国作为一个转型大国,“转型”不仅成了使用频率最高的经济学词语之一,而且成为研究中国各种经济问题的一个大背景。在短短的十几年里,转型经济学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理论成果,得到了主流经济学的承认和关注,并且出现了学科化的发展趋势。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上,许多大学和研究院所都设立了专门研究转型的学术机构 |
|
美国货币政策的国际传递效应及其影响的实证研究 |
本文实证发现美国货币政策对各国产出水平、净出口和物价具有国际传递效应,其中对各国物价的影响还具有同步效应。结构化脉冲响应分析表明,美国货币政策可在基本不损害美国经济增长的情况下改善美国的贸易收支,并对其他国家的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对中国贸易顺差波动影响尤为显著。因此必须关注美国货币政策的道德风险,谨防美国采取损人利己行为所带来的全球性冲击,并从货币政策的角度来挖掘平衡中国贸易收支的手段和方法 |
|
我国工业R&D生产效率和影响因素——基于省级大中型工业数据的实证分析 |
本文将R&D生产系统看作一个投入产出的生产决策单元,运用DEA-Tobit两步法对我国各地区大中型工业R&D生产效率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近年来我国各地区工业R&D生产效率在下降,地区间R&D生产效率的差异性在扩大;东部的上海、天津和西部的青海、宁夏四个地区比较稳定地处于前沿面相对效率位置,远离前沿面省份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东部和中部、东部和西部之间的R&D生产效率存在显著性差异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