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院概况  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  科学研究  师资队伍  学生园地  党群工作  校友之家  信息服务  下载中心  校友天地  本科生教育old  研究生教育old  党建思政old  学生工作old  信息公开old 

   
 
科学研究old
 最新消息 
 学术信息 
 研究中心所 
 科研成果 
 科研制度 
 下载中心 
工作论文
您的位置: 首页>科学研究old>工作论文>正文
人民币真的被低估了吗?
2010-08-17 10:09  

本文运用Bai-Perron内生多重结构突变检验与结构突变协整方法对人民币均衡实际有效汇率及其失调程度进行了重新估计。发现样本期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确实发生了两次结构突变,突变时点分别为2002年12月和2007年4月。进一步分析发现,实际有效汇率数据生成过程为均值突变单位根过程,这意味着2005年7月汇改对汇率数据生成过程确实产生了结构性变化的冲击,其结果是使得汇率均值无法回复到突变前的水平,此外,样本期内汇率仍各发生了两次明显的低估和高估,但其失调程度却并未像一些未考虑结构突变的研究得到的那么严重。而本文最重要的发现则是,升值性汇改政策的实施,不仅基本扭转了汇率长期处于低估的局面,还导致其在一定时期内出现了某种程度的高估(截至2008年底,约高估10%)。这与胡春田(2009)、刘玉贵(2009)、彭国富(2010)等最近从完全不同的角度对此问题进行研究所得出的结论相当的一致,故我们可以认为,一个时期以来的(汇改后近年来的绝大部分时期内)人民币汇率并不存在低估,更不存在欧、美等国最近指责的“一直以来”的被严重低估和中国政府故意压低人民币汇率之说。(发表于《统计研究》2010年第8期)

附件【人民币汇率真的被低估了吗?——基于结构突变视角的研究.pdf
关闭窗口
 
访问量人数:

浙江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学源街18号浙江财经大学6号学院楼
办公室电话:0571-86735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