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院概况  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  科学研究  师资队伍  学生园地  党群工作  校友之家  信息服务  下载中心  校友天地  本科生教育old  研究生教育old  党建思政old  学生工作old  信息公开old 

   
2025年5月12日  星期一  乙巳年二月十四
 
学生思政old
本科生思政
 最新消息 
 评奖评优 
 勤学助贷 
 学科竞赛 
 就业指导 
 心理健康教育 
 园区工作 
 规章制度 
 下载中心 
心理健康教育
您的位置: 首页>学生思政old>本科生思政>心理健康教育>正文
 

《达人秀》背后的心理法则
2012-03-20 15:41  

《达人秀》的选手为什么主要靠节目组四处寻找,而不是真正通过选秀选出来?

人民大会堂的演出,为什么北京的评委杨澜和崔永元都先后被上海的两位评委“耍”了?

菜花甜妈《送你葱》的歌词真的是菜花甜妈的朋友写的吗?

潘倩倩成为达人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宝典中“重点选手”的标准是什么?

“你的梦想是什么?”为什么这个问题选手的回答只有两类?

《达人秀》还有哪些内幕你不知道?

法则一:寻找法则

“善良的人们”大概根本没有想到,《达人秀》的选手绝大部分是节目组四处寻找而来的。每季《达人秀》开始,媒体上都要公布报名电话,还时不时播出些海选的片段,给人的印象《达人秀》是一个百分之百的选秀节目。错!《达人秀》确实有海选出来的选手,但是只占很少一部分。

实际上,《达人秀》宝典上对于寻找什么样的人、这些人应该具别哪些条件都有详细规定。

您也许要问,《达人秀》既然是选秀节目,又为什么要主动出击去寻找选手呢?这就涉及到《达人秀》第二个法则——心理原型法则。

法则二:心理原型法则

“原型”这个概念在欧美娱乐圈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概念。“原型”原本是一个心理学的名词,最早是荣格提出的,在此基础上,约瑟夫•坎贝尔撰写出的《千面英雄(The hero with a thousand faces)》被欧美娱乐圈的从业人员奉为圣经。遗憾的是中国的同行对这个概念基本上还一无所知。

那么,什么是原型呢?它指神话、宗教、传说不断重复出现的意象,它源自民族记忆和原始经验的集体无意识,它能唤起观众潜意识中的原始经验,使其产生深刻、强烈、非理性的情绪反应。

好莱坞电影大量运用原型理论早已广为人知,综艺节目《达人秀》也广泛运用原型概念进行指导我们可能会感到吃惊。比如,“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是西方家喻户晓的童话故事,因而具有原型的力量,《达人秀》的制作宝典就专门规定,为了吸引观众,每期《达人秀》必须有袖珍人参加,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舞台上能看到朱洁的缘故。

可是,小矮人毕竟是西方的原型,难以打动中国的观众,英国方面就问中方人员:你们中国有哪些有名的故事?中方人员回答说,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在中国很有名。于是我们在台上就看到了喜悦(代表七仙女)和张海军(代表董永)。

法则三:吸引法则

一个节目要成功,吸引点是关键。具体地说,《达人秀》的吸引点为五大类,分别是:蜕变、反差、猎奇、感动、搞笑。

所谓蜕变,说得诗意一点是“相信梦想,相信奇迹”,说白了就是一夜成名,这是深藏在我们每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欲望。当我们自己无法实现蜕变时,我们把这种情感投射到一个个达人身上。这也是娱乐节目的一大改变——以前我们在电视上是看别人(精英),现在我们是看自己(草根)。反差实际上是蜕变的延伸,《英国达人秀》故意让苏珊上台时头发乱蓬蓬的、穿不合身的衣服,同时让毒舌评委一开始对她进行嘲讽。其实这一切都是事先安排好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获得最大的反差效果。

猎奇就是稀奇古怪、尽可能闻所未闻见所未见,英国的经验证明,猎奇对提高收视率大有帮助。感动就是尽量挖掘选手背后可能存在的感人故事……,如果你在台上看到一个人很莫名奇妙,他/她的作用其实只是用来搞笑,杨宝善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法则四:分工法则

支撑《达人秀》是一个庞大的工作团队,从功能上他们分成以下几个小组:寻找小组,负责在全国各地找寻符合《达人秀》节目要求的选手。培训小组,该小组对所有选手进行培训,主要内容是彩排,但是重点内容却是选手背后故事的包装,穿衣打扮、教选手在台上如何说话、以及帮菜花甜妈这类歌手写《送你葱》这种俏皮的歌词。摄制组,负责场内拍摄以及少数有真实身份选手的外景拍摄。剪辑及后期制作组负责最后的剪辑工作。

法则五:包装法则(又名反差法则)

包装过去都是往好里包——美化、漂亮、时尚,但是《达人秀》包装基本原则是反差,宝典上规定,重点选手条件是才能和外表存在反差。仅此一条,你就能八九不离十地预测到最后的前三名。

反差法则被《星光大道》发扬光大,音乐学院毕业的,硬要包成仓库保管员。一位在台上一直穿一套大花衣裤、说浓重口音的陕北方言、亲友团来自某某村的姑娘,在一次访谈节目观众们突然发现她原来衣着时尚、普通话流利、而且她一直居住在城市。

法则六:梦想法则

“你的梦想是什么?”这是每一个选手在台上都会被问到的问题。这个问题非常重要,首先因为它直接涉及到《达人秀》五大吸引点之一的“感动”,其次回答不好很容易引起观众的反感。既然如此重要,选手如何回答就非常有讲究了。

培训小组在培训时要求选手必须遵循以下两个原则:要么拼命向上,给人感觉像痴人说梦。比如,我要代表中国人出现在世界舞台上(引发观众的民族自豪感)、我要开一个100万人的演唱会(让观众感觉他(她)好可爱)。要么拼命向下,梦想越低微越能打动人。

法则七:yes法则

现场观众通常比较热心,只要选手有一个方面令他们满意,他们就倾向于Yes,为了不违背民意,《达人秀》宝典规定,评委可以根据现场观众的反应多给Yes,反正这个Yes也不一定有用。

法则八:广告法则

北京人民大会堂的演出,《达人秀》会临时请一位北京的评委,不过无论是杨澜还是崔永元,他们都会被上海的那两位评委“耍”,原因是北京的那位评委不了解《达人秀》内定的广告法则。

这个法则很简单,那就是淘汰一位选手时,不要前两位评委都说No,而要一个说Yes,一个说No,等到第三个再说No。为什么这么做?因为前两个评委打平后,可以插播一次广告。比如,第二季杰克逊老太太表演完之后,杨澜说No,周立波立即说:“阿姨,我给你Yes。”。广告回来之后,不出所料,伊能静再给她No。

商业无处不在。

法则九:剪辑法则

许多观众天真地以为《达人秀》是直播节目,更多的观众知道是录播,但以为是录一次播一次。直到高晓松因为酒驾缺席,观众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达人秀》是多次录,通过剪辑打乱再一期一期播。

这有什么好处呢?

《达人秀》剪辑的理念全面借鉴好莱坞大片的观众心理波动法则,把每次播出的《达人秀》当成一部电影来剪辑。基本的做法是把精彩的和不精彩的节目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列,然后播出。这些规律包括开头要有一个比较精彩的节目(但不是最精彩的);观众所能忍受的乏味时间不能超过一刻钟,所以每隔最多15分钟就必须安排一个能提起观众兴趣的节目;有些表演一笔带过,选手根本没有自我介绍、回答你的梦想是什么的机会;最精彩的节目放在相当于电影高潮处——大约2/3的时间——播出;结尾处最好是一个无厘头的搞笑。

《达人秀》连片尾出字幕的方式都学电影。

法则十:走红法则

《达人秀》还能红多久?回答这个问题并不难,支撑《达人秀》的是这些达人们,而达人基本上是不可再生资源,用完就没有了。

(来源:心理空间 作者:张结海)

关闭窗口

 
 
访问量人数:

浙江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学源街18号浙江财经大学6号学院楼
办公室电话:0571-86735886